name
name
快速提问
name
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肺结节冷消融治疗新突破

肺结节冷消融治疗新突破

时间: 作者:成都中医哮喘病医院 关键词:牛立志教授/牛立志/世界哮喘日/成都中医哮喘医院/冷消融技术/成都好的肺病医院/成都肺病专家推荐/成都肺病治疗的效果好的医院/成都肺病医院哪家口碑好/成都肺病治疗哪家医院好/成都治疗肺病哪家强/成都看

一、世界哮喘日特别行动:聚焦肺结节诊疗新趋势

(一)呼吸健康升级需求下的肺结节诊疗挑战

在大众对呼吸健康愈发重视的当下,定期体检成为许多人守护健康的重要方式。随着胸部 CT 等检查手段在体检中的普及,肺结节的检出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。据相关医学数据显示,在接受胸部 CT 检查的人群中,肺结节的检出率可达 20% - 60% ,这意味着每 5 - 10 个人中,就可能有 1 - 3 人被查出患有肺结节。

尤其是多发肺结节的出现,给临床诊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。多发肺结节是指肺内存在 2 个或以上长径均≤3 cm 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。这些病灶的性质各异,可能是良性的炎性结节、陈旧性病灶,也可能是恶性的早期肺癌或转移瘤。由于涉及多个病灶的处理,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每个结节的大小、形态、密度、生长速度等因素,判断其良恶性,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。这不仅考验医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,也对医院的诊疗设备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
在世界哮喘日这个特殊的节点,呼吸健康备受关注。成都中医哮喘医院特邀广东省抗癌协会理事会副秘书长、国际冷冻中心首席专家牛立志教授,针对肺结节诊疗难题,分享国际前沿的冷消融技术。这一举措旨在为西南地区的肺结节患者带来更加精准、有效的诊疗方案,提升肺结节的整体诊疗水平。

(二)活动初衷:搭建医患沟通桥梁,传递科学诊疗理念

很多人在查出肺结节后,内心充满了恐惧和焦虑,甚至陷入“肺结节 = 肺癌” 的认知误区,盲目地选择手术切除等激进的治疗方式。实际上,80% - 90% 以上的肺结节都是良性的 ,只有少数结节存在恶变的可能。而对于这些良性结节,过度治疗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创伤和经济上的负担,还可能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。

本次活动的举办,就是希望通过专家的专业解读,打破患者对肺结节的恐惧和误解。牛立志教授作为国际冷冻治疗领域的专家,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卓越的专业技术。他将详细介绍冷消融技术的原理、优势和适用范围,让患者了解到肺结节的“分型而治”“微创优先” 的诊疗原则。

成都中医哮喘医院作为胸肺疾病领域的专科医院,一直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优质、专业的医疗服务。医院拥有先进的诊疗设备和专业的医疗团队,在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此次活动,医院充分发挥自身的专科优势,与牛立志教授携手,共同推动冷消融技术在肺结节治疗中的规范化应用。通过现场答疑、案例分享等形式,搭建起医患沟通的桥梁,让患者更加了解自己的病情,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。

二、牛立志教授领衔:冷消融技术的“中国方案” 与国际经验

(一)从军医到国际冷冻治疗学会主席:牛立志教授的技术深耕之路

牛立志教授的从医之路,犹如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奋斗史,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、卓越的医术和不懈的努力,在肿瘤微创治疗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。1983 年,牛立志教授怀揣着对医学的热爱和对军旅生活的向往,考入第四军医大学空医系 。在军医大学的 6 年时光里,他不仅接受了严格的医学专业训练,还经历了艰苦的新兵训练。从华山脚下的 415 团摸爬滚打,到日常的军事操练,他将军人的坚韧和纪律融入到自己的骨子里。

在第四军医大学第1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工作期间,牛立志教授深刻认识到心脏手术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。为了练就精湛的医术,他对自己提出了近乎严苛的要求。他时刻手持血管钳,抓住一切时间练习,无论是在工作间隙还是休息时间,甚至在看电视时,他都在不断地锻炼自己的手部技巧和操作稳定性。这种持之以恒的训练,使他在心脏手术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为他日后在肿瘤微创治疗领域的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1991 年,牛立志教授开始攻读本校的硕士、博士学位,并于 1996 年获得博士学位。此后,他在肿瘤微创治疗领域不断探索创新。2001 年,他加入了徐克成教授创办的复大肿瘤医院,全身心投入到肿瘤冷冻消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。在复大肿瘤医院,牛立志教授面临着诸多挑战,如肿瘤医院刚开办时病人寥寥无几,收治的大多是在其他医院用尽传统治疗方法仍看不到希望的患者,这些患者的病情复杂,治疗难度极大。但牛立志教授毫不退缩,他凭借着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,成功治疗了许多疑难病例,逐渐在肿瘤消融治疗领域崭露头角。

经过多年的努力,牛立志教授在肿瘤微创治疗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。他累计完成超万例冷冻消融手术,尤其在多发肺结节、高龄患者治疗中创下“一次消融 6 个结节” 的临床纪录。他带领的团队研发的冷消融技术被纳入 N 肿瘤治疗指南,成为与手术、放化疗并列的核心方案。他的卓越成就得到了国际医学界的广泛认可,曾当选国际冷冻学会(ISC)前主席,还先后获国际冷冻治疗学会 “世界冷冻治疗特别贡献奖”、世界肿瘤介入大会 “杰出贡献奖”、中国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 “杰出贡献奖” 等多项荣誉。

(二)冷消融技术核心优势:精准灭瘤与肺功能保护双突破

冷消融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肿瘤治疗方法,与传统手术相比,具有显著的优势。传统手术治疗肺结节,通常需要进行开胸手术或胸腔镜手术,这些手术方式创伤较大,需要在患者胸部切开较大的创口,以便医生直接接触病变部位进行切除。这种手术方式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较大的损伤,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,如出血、感染、肺部漏气等。而且,传统手术切除范围较大,往往会切除部分正常的肺组织,这对于肺功能本身就不佳的患者来说,无疑是雪上加霜,可能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呼吸困难、活动耐力下降等问题,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
冷消融技术则完全不同,它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,通过 CT 引导下 消融针穿刺,利用氩气(-160℃)极速冷冻与氦气(40℃)复温的 200℃温差效应,实现 “冰球包裹式” 灭活肿瘤细胞 。在手术过程中,医生首先会在 CT 的精确引导下,将纤细的消融针准确穿刺至肺结节部位。随后,氩气迅速释放,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肿瘤组织及周边温度急剧降低至 - 160℃,使肿瘤细胞迅速被冻结,形成冰球,此时肿瘤细胞既处于缺血缺氧的 “饥饿” 状态,又处于零下超低温的环境,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。紧接着,氦气快速释放,将温度迅速复温至 40℃,快速将坚硬的冰球解冻爆破。通过反复的冻融循环,完全摧毁肿瘤细胞,实现对肿瘤的精准灭活。

冷消融技术的微创高效特点十分突出。由于体表仅留针孔创口,对患者身体的损伤极小,术后患者恢复迅速,24 小时即可下床活动,3 - 5 天便可出院,这大大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,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。对于肺功能不佳的老年患者来说,这种微创治疗方式尤为适用,它避免了传统手术对肺功能的进一步损害,降低了手术风险,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。

冷消融技术还具有多灶同治的优势。对于多发肺结节患者,单次手术可处理 3 - 5 个不同肺叶结节,这意味着患者无需进行多次开刀手术,避免了多次手术带来的风险和痛苦,同时也节约了治疗成本。传统手术在处理多发肺结节时,往往需要根据结节的位置和数量,分多次进行手术,每次手术都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,而且手术间隔期患者还需要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。而冷消融技术的多灶同治功能,为多发肺结节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为便捷、有效的治疗选择。

冷消融技术在免疫激活方面也表现出色。当肿瘤细胞被冷消融破坏后,坏死肿瘤细胞会释放抗原,这些抗原能够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,使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,实现“局部治疗 + 全身防护” 的双重效果。临床研究表明,接受冷消融治疗的患者 1 年无复发生存率较传统手术提升 18% ,这充分说明了冷消融技术在激活免疫、预防复发方面的强大优势,为患者的长期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
三、临床实证:冷消融技术如何改写多发肺结节治疗格局

(一)典型案例:30 岁女性双肺 3 结节一次消融,3 年随访无复发

在冷消融技术的临床应用中,不乏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功案例,其中一位 30 岁女性患者的治疗经历极具代表性。这位年轻的患者在体检时意外发现双肺存在 3 个磨玻璃结节,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,让她陷入了极度的恐慌和焦虑之中。随后,她前往多家医院进行咨询,然而外院的评估结果让她更加担忧,医生们认为需要分两次手术才能处理这些结节,这不仅意味着她要承受两次手术的痛苦和风险,还可能面临较长的恢复周期和高昂的医疗费用。

幸运的是,她了解到了牛立志教授团队在冷消融技术方面的卓越成就,并慕名前来寻求帮助。牛立志教授团队在接到患者的病例后,立即组织了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。专家们通过先进的三维重建技术,对患者肺部的结节进行了全方位、高精度的分析,精心规划了穿刺路径,确保手术能够精准、安全地进行。

手术过程中,牛立志教授团队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,巧妙地利用两根冷冻针固定病灶,成功克服了结节位置刁钻、数量较多等难题。整个手术仅耗时 1 小时,就顺利完成了对全部病灶的消融。术后 CT 检查显示,冰球完美地完全覆盖了结节,这意味着手术取得了初步的成功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患者的恢复情况令人惊喜。2 个月后复查时,结节吸收程度高达 90%,这表明冷消融技术对结节的治疗效果显著。更为关键的是,患者的肺功能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,肺功能 FEV1 值仅下降了 5%,而传统手术的降幅通常会达到 30%。这一数据充分彰显了冷消融技术在 “灭瘤保肺” 方面的巨大优势,它不仅成功地消灭了肿瘤,还大程度地保留了患者的肺功能,为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
在随后长达 3 年的随访过程中,患者的结节始终没有复发,各项身体指标均保持正常。她重新回归了正常的生活,工作和家庭都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。这位患者的成功案例,不仅为她个人带来了新的希望,也为众多患有多发肺结节的患者提供了宝贵的治疗经验和信心,证明了冷消融技术在治疗多发肺结节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。

(二)技术适配人群:从早期筛查到中晚期治疗的全周期应用

冷消融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,在肺结节治疗领域展现出了广泛的适用性,几乎涵盖了从早期筛查到中晚期治疗的全周期。

对于良性结节,冷消融技术可谓是大显身手。许多良性结节,如炎症、结核灶等,传统的治疗方式往往是手术切除,但这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创伤。而冷消融技术的出现,为这些患者提供了一种更加温和、精准的治疗选择。通过冷消融技术,可以对良性结节进行精准灭活,避免了过度手术,让患者在较小的创伤下恢复健康。

在早期恶性结节的治疗中,冷消融技术同样表现出色。对于原位癌、微浸润癌等早期恶性结节,冷消融技术可以实现完全性消融,其疗效与传统手术相当,但创伤却远远小于传统手术。这使得患者在接受治疗后,能够更快地恢复,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,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心理负担。

对于中晚期肺癌患者,冷消融技术也为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。尤其是对于那些无法耐受手术的肝肺转移、双肺多发转移患者,冷消融技术可以作为联合放化疗的减瘤治疗手段。通过冷消融技术,可以有效地减少肿瘤的负荷,缓解患者的症状,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,延长患者的生存期。

曾经有一位肝癌肺转移患者,肺部出现了 6 个结节,病情十分危急。由于患者的身体状况较差,无法承受传统手术的创伤,牛立志教授团队经过详细评估后,决定采用冷消融技术为其进行治疗。手术中,团队成功地一次性消融了 6 个结节,手术过程顺利,患者的耐受性良好。术后 1 年的复查结果显示,患者肺部的病灶得到了稳定控制,病情没有进一步恶化,这让患者和家属都看到了生存的希望。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冷消融技术在中晚期肺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,它为那些被认为 “无药可救” 的患者打开了一扇新的生命之门。

四、成都中医哮喘医院专科支撑:构建冷消融技术全链条诊疗体系

(一)硬件赋能:航天级设备与智能监控系统保驾护航

成都中医哮喘医院在冷消融技术的硬件配备上,展现出了卓越的前瞻性和专业性。医院引进的美国 FDA 认证的氩氦刀冷冻消融系统,堪称冷消融技术的核心利器,其源自航天制导科技的先进设计理念,为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奠定了坚实基础。该系统通过 CT 精准定位,能够将直径不足 2 毫米的消融针精确穿刺至病灶部位,实现对病变组织的精准打击。

为了进一步提升手术的精准度,医院配备了联影 64 排螺旋 CT 和三维重建规划软件。联影 64 排螺旋 CT 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肺部影像,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病变也难以遁形,为医生提供了清晰、准确的病灶信息。而三维重建规划软件则像是为医生打造了一个 “透视眼”,它能够基于 CT 影像数据,对患者的肺部进行全方位的三维重建,让医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病灶的位置、形态和周围组织的关系,从而预先规划出穿刺路径。在手术前,医生通过三维重建规划软件,对一位肺部结节位置特殊的患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,成功避开了周围复杂的血管和支气管,制定出了精准的穿刺方案,为手术的成功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
在手术过程中,智能温控系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它就像是一位时刻保持警惕的“守护者”,能够实时监测冰球的形成范围,并且将误差精确控制在 ±2mm ,确保消融边界清晰,不损伤周围健康组织。一旦冰球的形成范围超出了预设的安全边界,智能温控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,并自动调整氩气和氦气的释放量,以确保冰球始终包裹着病灶,同时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损伤。这种精准的控制能力,使得消融边界误差≤2mm,显著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

与传统手术相比,成都中医哮喘医院的冷消融技术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具有明显优势。传统手术由于创伤较大,对患者身体的影响较为广泛,并发症发生率通常高达 15% ,如出血、感染、肺部漏气等,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,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,还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。而成都中医哮喘医院的冷消融技术,凭借其微创的特点和精准的控制,并发症发生率仅为 % 。这一数据的背后,是医院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医疗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,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、可靠的治疗选择。

(二)多学科协作:从精准诊断到术后康复的全流程管理

成都中医哮喘医院深知肺结节治疗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,需要多个学科的协同合作。因此,医院依托呼吸内科、胸外科、影像科等专家团队,建立了一套完善的“筛查 - 活检 - 消融 - 随访” 一体化诊疗路径,为患者提供从精准诊断到术后康复的全流程管理服务。

在术前,医院充分利用智能肺结节分析系统,对患者的肺部结节进行全面、深入的评估。该系统基于智能技术,能够快速、准确地分析肺部结节的大小、形态、密度、边缘特征等信息,并结合患者的病史、家族史等因素,综合判断结节的良恶性。智能肺结节分析系统对一位患者的肺部结节进行分析时,仅用了短短几分钟就给出了详细的评估报告,提示该结节存在一定的恶变风险。医生根据这一报告,进一步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的消融方案,明确了消融的范围、穿刺的路径以及手术的风险和注意事项,确保手术能够安全、有效地进行。

手术过程中,胸外科专家与牛立志团队紧密合作,形成了一支技术精湛、配合默契的手术团队。面对复杂位置的结节,如胸膜下、肺门旁结节,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术,确保了手术的安全消融。在一次针对胸膜下结节的手术中,由于结节位置靠近胸膜,手术风险较大,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气胸等并发症。胸外科专家和牛立志团队在手术前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准备,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。手术中,他们小心翼翼地操作,精准地将消融针穿刺至结节部位,成功完成了消融手术。术后,患者恢复良好,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,这充分展示了多学科协作在复杂手术中的重要性。

术后,医院的中医特色康复方案及时介入,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有力支持。中医康复方案注重整体调理,通过穴位贴敷、中药调理等方法,帮助患者提升免疫力,促进身体的恢复。穴位贴敷是将特制的中药膏剂贴敷在特定的穴位上,通过药物的渗透和穴位的刺激,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,增强机体的免疫力。中药调理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,辨证论治,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,帮助患者扶正祛邪,改善身体的内环境,降低结节的复发风险。一位患者在接受冷消融手术后,按照医院的中医康复方案进行治疗,通过穴位贴敷和中药调理,身体恢复迅速,免疫力明显提高,在后续的随访中,结节没有出现复发的迹象,患者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。

五、专家呼吁:理性看待肺结节,早筛早治是关键

(一)定期筛查:三类人群需重点关注

牛立志教授在活动中着重强调,肺结节的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。而定期筛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段,尤其是以下三类人群,更应高度重视定期筛查,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 CT 筛查:

吸烟及长期接触有害物人群:吸烟是导致肺结节乃至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。吸烟史≥20 包 / 年的人群,他们的肺部长期受到烟草中尼古丁、焦油等有害物质的侵蚀,肺组织发生病变的风险显著增加。长期接触粉尘、油烟的人群,如从事矿山开采、建筑施工、厨房烹饪等工作的人员,他们的肺部不断接触各种微小颗粒和有害气体,这些物质在肺部沉积,容易引发炎症反应,进而导致肺结节的形成。

有相关病史及家族史人群:既往有肺癌、肺结核病史的患者,他们的肺部组织已经受到过疾病的侵害,存在潜在的病变基础,复发或发生新病变的可能性较大。家族肿瘤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,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会在家族中遗传,增加家族成员患肺结节和肺癌的风险。如果家族中有人患过肺癌等肿瘤疾病,其他成员就需要格外警惕,定期进行筛查。

体检发现特定结节人群:体检发现肺结节且直径≥8mm 的患者,这类结节相对较大,恶变的风险也相应增加,需要密切关注。磨玻璃密度结节由于其特殊的影像学表现,往往提示可能存在早期肺癌或癌前病变,即使结节较小,也不能掉以轻心,需要定期复查,以便及时发现病变的变化。

(二)科学决策: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

“并非所有结节都需手术,更非越小越安全。” 牛教授指出,80% 的肺结节为良性,需结合形态、代谢活性综合判断。很多患者在发现肺结节后,往往陷入过度恐慌,认为只要发现结节就必须立即手术切除,这种观念是错误的。肺结节的性质多种多样,不能仅仅根据结节的大小来判断其危险性,更不能盲目地进行手术。

在判断肺结节的良恶性时,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。结节的形态是一个重要的判断依据,良性结节通常形态规则,边缘光滑;而恶性结节则可能表现为边缘毛刺、分叶状、胸膜凹陷征等。代谢活性也是关键因素之一,通过 PET-CT 等检查手段,可以了解结节的代谢情况,恶性结节的代谢活性往往较高。只有综合这些因素,医生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,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。

冷消融技术作为“中间解决方案”,为不愿手术、高龄、多发结节患者提供了创伤小、恢复快的新选择,但具体方案仍需专业团队评估。对于那些身体状况较差、无法耐受传统手术的高龄患者,或者是对手术存在恐惧心理、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,冷消融技术无疑是一种理想的选择。对于多发结节患者,冷消融技术可以一次性处理多个结节,避免了多次手术的痛苦和风险。

需要强调的是,冷消融技术虽然具有诸多优势,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。在决定是否采用冷消融技术治疗时,患者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,进行全面的评估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,包括结节的大小、位置、数量、性质,患者的身体状况、心肺功能等,综合考虑后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。只有这样,才能确保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,较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,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。

以技术创新守护呼吸健康

本次世界哮喘日活动不仅是一次技术分享,更是一次呼吸健康理念的升级。成都中医哮喘医院与牛立志教授的合作,标志着西南地区肺结节诊疗正式接入国际前沿体系。随着冷消融技术的普及,越来越多患者将告别“开胸之痛”,在精准医疗时代获得更高质量的生存希望。关注肺结节,从科学认知开始;守护呼吸健康,从选择专业医疗开始。

专家介绍 Expert introduction 更多>>
  • 刘跃建

    刘跃建 擅长: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、支气管哮喘、下呼吸道感染、肺结核的诊治及呼吸重症监护与机械通气治疗技术,熟练应用呼吸内镜的诊断和治疗性应用及肺功能测定。 立即咨询TA
  • 李勇

    李勇 擅长:哮喘、支气管炎、肺气肿、慢阻肺(COPD)、肺心病、尘肺、矽肺、慢性咳嗽、支气管扩张、间质性肺炎、肺部感染、肺纤维化、肺结节、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。 立即咨询TA
  • 吴迪

    吴迪 擅长: 慢阻肺、哮喘、肺气肿、支气管扩张、肺间质性疾病、肺纤维化、肺癌、咯血、肺栓塞、肺癌、肺动脉高压、肺血管畸形等疾病的诊治。 立即咨询TA
  • 刘晓俊

    刘晓俊 擅长:慢性咳嗽、顽固性咳嗽、慢性阻塞性肺病、哮喘、肺部感染、间质性肺病、肺癌、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统肺部炎症及气道疾病的诊治。 立即咨询TA
name
健康动态 Health Dynamics
na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