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糖控制在多少才不会出现并发症?
时间: 作者: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 关键词:血糖控制在多少才不会出现并发症?
血糖控制在多少才不会出现并发症?很多糖友都在关注这个话题,因为糖尿病不可怕,可怕的却是控制不好而引起的并发症,比如心、脑、肾、眼、足这几大并发症,任何一种并发症的出现,如不及时控制病情发展,后果都非常严重。今天就和大家聊一下,血糖控制在多少,才不会出现并发症?
一、空腹血糖(早上没吃饭、空腹 8-10 小时测的)正常范围:3.9-6.1mmol/L,这时候并发症风险很低,不用太担心。
6.1-6.9mmol/L:还没到糖尿病的程度,但属于 “血糖偏高前期”。这时候虽然不会立刻出明显并发症,但肾脏已经可能开始有轻微损伤,得冠心病、脑梗的风险比血糖正常的人高 1 倍,而且每年有 5%-10% 的概率会发展成糖尿病,一旦发展成糖尿病,并发症风险就更高了。
≥7.0mmol/L:这就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了。如果长期不管,让血糖一直高于 7.0mmol/L,5-10 年内有 30%-40% 的人会出现肾病(比如尿里有蛋白)、视网膜病变(看东西模糊、出血);要是血糖一直超 10.0mmol/L,手脚会慢慢变得麻木、没知觉(神经出问题),还容易得心脏病、脑梗,风险是血糖控制好的人的 3 倍多。
二、餐后 2 小时血糖(从吃第一口饭开始算,2 小时后测的)
正常范围:<7.8mmol/L,并发症风险低。
7.8-11.0mmol/L:属于 “饭后血糖偏高” 的前期,还不算糖尿病,但血管已经开始出问题了,得高血压、动脉硬化的风险比正常人高 1.5 倍。如果这种情况持续 5 年以上,30% 的人会变成糖尿病,并发症也会跟着来。
≥11.1mmol/L:这也是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。要是长期让饭后血糖超 11.1mmol/L,5 年内有 25% 的人会出现视网膜病变(影响视力),15% 的人会有肾病(尿里有蛋白);如果血糖一直超 13.0mmol/L,脚很容易感染、烂掉(糖尿病足),而且伤口很难长好,风险比血糖正常的人高 40%。
三、糖化血红蛋白(反映近 2-3 个月平均血糖的指标)
正常范围:4.0%-6.0%,说明这段时间血糖控制得好,并发症风险低。
6.0-6.9%:属于 “长期血糖偏高前期”,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已经下降了,肾脏、血管也可能开始有看不见的轻微损伤,虽然现在没症状,但以后变成糖尿病,并发症会来得更快。
≥7.0%:这是糖尿病患者控糖的 “警戒线”。如果长期超 7.0%,每年并发症的风险会多 5%-8%;要是超 8.0%,40% 以上的人会出现并发症,得心梗、脑梗的风险是控糖达标的人的 2-3 倍,还可能慢慢变糊涂(认知障碍)。
四、特别提醒:低血糖和血糖忽高忽低也危险
血糖<3.9mmol/L(低血糖):别以为只有高血糖才危险,要是经常低血糖(一周至少 1 次),容易引发心绞痛、心律不齐,老人还可能突然头晕、短暂失忆(像脑梗前兆),严重时真的会得脑梗,风险不亚于高血糖。
血糖忽高忽低:就算单次血糖不算特别高,但一会儿高、一会儿低,血管会反复受刺激,动脉硬化会加快,神经、肾脏也会受损,并发症发生率比血糖稳定的人高 1.8 倍。
简单说,糖友尽量把血糖控制在:空腹 4.4-7.0mmol/L、饭后 2 小时<10.0mmol/L、糖化血红蛋白<7.0%,定期监测,发现不对及时调,才能少遭并发症的罪。